發布日期:2022-04-18 點擊率:95
1 緒論 3.2信息網絡部分
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,Internet把世界上分散的計算機系統、通信系統實現了互連,形成了共用數據網絡,成功的實現了網絡資源共享。而CAN總線技術使得控制系統向著分散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方向發展,使控制技術與計算機以及網絡技術更為緊密的結合在一起。隨著CAN總線控制網絡的進一步發展,控制網絡與因特信息網絡的結合,方便了對設備的遠程監控、診斷和維護。
2 系統模型概述
本設計采用在CAN總線控制網絡和因特網之間加入一個轉換接口。這種方式是通過硬件來實現的,即在底層網絡與中間監控層之間加入中繼器、網橋、路由器等專門的硬件設備,使控制網絡作為信息網絡的擴展與之緊密集成。硬件設備可以是一臺專門的計算機,依靠其中運行的軟件完成數據包的識別、解釋和轉換;對于多個網段的應用,它還可以在不同網段之間存儲轉發數據包,起到網橋的作用。
轉換接口的集成方式功能較強,但實時性較差。信息網絡一般是采用TCP/IP的因特網,而TCP/IP沒有考慮數據傳輸的實時性,當CAN設備有大量信息上傳或遠程監控操作頻繁時,轉換接口都將成為實時通信的瓶頸。但是隨著因特網技術進一步發展,這個瓶頸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。
3測控系統工作原理及組成
本系統采用C8051F060單片機作為控制網絡層的核心控制器,采用三星公司的S3C2410嵌入式微處理器設計信息網絡,將工業現場設備和遠程服務器、工作站連為一體,構建了體積輕巧、功能強大、方便靈活的企業網絡。
3.1系統方案
本系統由信息網絡層和控制網絡層兩部分組成。信息網絡層是基于S3C2410的ARM系統,運行著TCP/IP協議和現場總線CAN協議;控制網絡層是基于C8051F060的控制網絡測控系統,它直接與工業測控設備聯系,負責測量、調節現場參數,將測量結果通過CAN送給ARM,或是接收ARM下傳的數據調控現場設備。論文對CAN總線控制網絡和因特網進行了深入研究,提出在提高信息網絡協議標準的實時性和兼容性的基礎上,從底層設備到遠程監控系統都使用統一的協議標準的設計方案,以確保信息準確、快速、完整傳輸。本方案的優點是價格低廉、功能強大、方便靈活。整個系統的示意圖如1所示。
信息網絡要對控制系統的底層控制參數進行決策,因此信息網絡在控制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一方面它要和遠程PC通信,另一方面它還要和控制網絡層的單片機通信,起著連接PC和工業現場智能設備的橋梁作用。
信息網絡層采用的S3C2410,是韓國三星電子公司最近推出的一款基于ARM920T內核的16/32位RISC嵌入式微處理器。該處理器主要面向手持式設備以及高性價比、低功耗的應用。S3C2410內部結構較復雜,提供可擴展的功能模塊也較多,如圖2所示。
3.3控制網絡部分
網絡測控系統擴展CAN總線模塊,要擔負至少兩個方面的任務:一是支持現場操作,包括數據采集、人-機對話等;二是與上級節點進行數據交互,作為網絡測控系統的底層設備,系統結構框圖如圖3所示。
基于CAN總線的分布式測控卡主要由單片機C8051F060、輸入/輸出電路、電源電路、人-機接口和通信接口(包括RS-232和CAN總線接口)幾部分組成。測控卡的工作原理如下:C8051F060單片機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號片上系統型MCU,是數據采集與實施控制的理想微型控制器。它集成了兩個16位、1Msps的模擬/數字轉換器,且帶有DMA控制器;集成有兩個12位數字/模擬轉換器,具有可編程數據更新方式;集成有控制器局域網(CAN2.0B)控制器,具有32個消息對象,每個消息對象有自己的標識掩碼。工業現場設備的狀態參數通過I/V轉換成電壓信號,C8051F060單片機采集此信號后,通過CAN總線發送給上級網絡節點,同時上級網絡節點下傳的命令和參數經DAC和V/I轉換電路轉換成0~20mA的電流信號,控制現場設備。人-機界面提供系統狀態與操作人員的友好交流平臺,且備用了一路RS-232異步串行通信總線。
</font
下一篇: PLC、DCS、FCS三大控
上一篇: 索爾維全系列Solef?PV